close

他人存在,可能對個人行為產生助長或抑制的效果。

當群眾數目很多時,個人因為隱藏於群眾中(hide in the crowd) ,可能會作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。

在群體中的個人,失去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警覺,自我意識被團體目標或行動所取代,任何行為不再代表自己,且被視為是群體行為的一部份,自私、衝動、暴力等不適當的行為就容易產生,這種現象稱為「去個人化」(deindividuation)

「匿名性」(anonymity)則是產生「去個人化」最重要的原因。

個人處於團體中,他人愈無法辨認其存在亦即是匿名性愈高,便愈有可能發生去個人化的現象,因為別人無法指認、批評、論斷或處罰他。

換言之,單純的個人處於團體中,並不一定會出現反社會的去個人化行為,只有當個人的可辨認因素降低時才容易出現。

例如,網路聊天室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erry583 的頭像
    Sherry583

    Sherry's

    Sherry5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